中國書畫是世界各國一致公認的東方藝術之瑰寶。伴隨著書畫裝傳統藝術而生發的書畫裝裱工藝,也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獨有的工藝。
古人說“紙壽千年”,但如果不注意愛護,紙張非常容易損壞。尤其是裝裱好的字畫,如何存放也是非常有講究的。
書畫裝裱,是我國獨特的傳統工藝,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它的產生與發展,對于保存燦爛的民族文化遺產,傳播人類精神文明,都起了特殊的作用。 ...
中國書畫裝裱的對象,可概括為軸、卷、冊三大類,這些按照畫件形體規定的式樣即為裝裱形制。而每一類中不同的裝裱式樣又稱品式或裝式。
中國古籍的紙張,多采用天然原料的手工制紙,而現今通用的化學膠水、 化學漿糊及玻璃膠紙對中國式紙張具有極強的腐蝕力,一般不隔多時,便會使紙張變質黃脆,觸手即碎,故而絕不可用。 ...
一幅完整的國畫,需要使其更為美觀,以及便于保存、流傳和收藏,是高不開裝裱的。因為中國畫大多畫在易破碎的宣紙上或絹類物品上的。
總起來可概括為:根據畫件實際情況與要求,確定裝裱形制及裝式;保護書畫與裝飾書畫相結合;恰當處理裝裱與書畫之間的賓主關系。
手卷是中國書畫裝裱的一種式樣,亦稱“長卷”或“圖卷”。它外有“包首”,前有“引首”,中有作品,緊連其兩邊的是“隔水”,后有“拖尾”。
拍賣市場上出現的宮廷裝裱舊畫,成交價格往往能比市場行情高很多
來源:www.yac8.com
何紹基(1799-1873),字子貞,號東洲。世傳其雙臂過膝,故又自號蝯(猿)叟,湖南道州人。道光丙申(1836)年進士。
《漢宮春曉圖》是中國重彩仕女第一長卷。絹本重彩,尺幅很大,縱30.6厘米,橫574.1厘米,作為裝飾性繪畫來說屬于巨制。漢宮春曉是中國人物畫的傳統題材,主要描繪宮中繽妃生活。 ...
全書共分四十二題,對揭洗、修補、全色、鑲嵌、覆背、上下壁、安軸上桿、上貼、加繩圈、貼簽、襄函等提出了具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