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清末民初以來,上海書壇在全國一直是個倍受矚目和關注的特殊地域。這當然與其經濟的龍頭地位密不可分,兼之特殊的文化歷史背景,更加突顯了上海書壇的獨立個性。 ...
自清末民初以來,上海書壇在全國一直是個倍受矚目和關注的特殊地域。這當然與其經濟的龍頭地位密不可分,兼之特殊的文化歷史背景,更加突顯了上海書壇的獨立個性。作為書家個體是這樣,作為一個群體同樣如此。解讀上海書壇,對理解書法的地域性和全國性發展無疑具有著重要的意義。 2007年1月,上海將舉辦“海派書法晉京展”,它作為近期上海書協的一項最為重要的工作,不僅牽動了整個上海書壇,更引起了全國書法愛好者的廣泛關注。在新的世紀之初,海派書法將會以怎樣的姿態呈現于世人面前,人們將拭目以待。借此機會,我們專程采訪了家喻戶曉的上海書壇領軍人物——周慧珺。從她身上,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一位女性以其特有的形象在中國書壇的身影。大隱隱于市,她若隱若現,又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讓我們感受到她的美好,品味她的人生境界。 1.周主席您好,上海書壇自古名家輩出,陸機、張翰、張守中、沈度、陳繼儒、董其昌,以及近代的沈曾植、吳昌碩、康有為和現代的于右任、沈尹默、鄧散木、白蕉等,他們以個人的影響在中國書壇舉足輕重,并成就了海派書法的獨立個性。您認為這種個性在當前全國的書法交流和流派紛呈下是否依然存在?在當前上海書家的作品和理念中是否還能明顯的體現出這一點——談上海書法的歷史與現狀 。 你所說的這些前輩大師匯成了波瀾壯闊、蔚為大觀的海派書法。對比他們,我們既感到驕傲又感到慚愧?,F在回頭去看,很難說哪種具體的書風代表了當時的海派書法。也許沒有具體的書風,各領風騷正是海派書法的特點。如果這樣理解,則今天的上海書法正繼承了這樣的傳統,各領風騷的特點依然存在。當然,也許不能說各領風騷了,因為今天上海書法作者的影響力和藝術地位,都不能和你提到的這些前輩相比擬了。因為這種特點,導致上海沒有特定的地域書風,從積極的方面講,大家不會雷同,整體面目比較豐富——這一點以后在“海派書法進京展”上可以看到;從消極的方面講,就形不成某某書風的集中的沖擊波。這在現代社會比較吃虧,講到上海書法,大家沒有個大概的整體印象。和過去不一樣,過去也可以說是沒有統一的印象,但那些大師都是開風氣、領潮流的人物,有他們在就有影響?,F在我們不行,雖然我們很多作者也各寫一路,但不能領潮流、開風氣,影響不可與前輩相比擬。這就是我前面說慚愧的地方。應該實事求是地承認,海派書法當時的盛況,是當時的歷史條件、社會環境、人文因素所造成的?,F在這些條件已有改變,上海是全國的經濟中心,但已不是唯一的最重要的文化中心,因此要重現當時的勝景是困難的。這其實并不反映在書法一個方面。但是上海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正在努力營造繁榮的文化環境。書法工作是其中的一枝,而“海派書法晉京展”則是近期上海書法工作的一個比較重要的項目。 2、記得在上世紀70年代初期,在一般的中等城市書店里,所售書法字帖很少,其中有一本《周慧珺行書魯迅詩歌選》,很多習作者將其作為范本臨習,那時,您已表現出了較成熟的風格,能談一下當時的情況嗎? “文革”始于1966年,前五年全國形勢很糟,到了七十年代初,各方面的情況有了好轉。上海東方紅書畫社(朵云軒)開始邀請部分年輕作者,參加一些書法活動,1973年,受書畫社約請,我開始著手書寫《魯迅行書詩歌選》字帖,當時我34歲。 《魯迅行書詩歌選》于74年出版,稱不上已形成較成熟的風格,出版這本字帖有當時的特定條件:1、傳統法帖被視為封建糟粕,禁止出版。2、老書法家被打成牛鬼蛇神,不讓寫。3、當時全國范圍內只有上海書畫出版社能出版字帖。 因為當時碑帖匱乏,這本字帖出版后銷售之好出乎意料,首版很快售罄,于是一版再版,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連印十多版,創下了印數100多萬冊的記錄。 與現在三十多歲的優秀作者相比,無論功力和技法,這本字帖還是很稚嫩的。我當時能得以出版這本字帖,或許是一次“歷史的誤會”,現在的青年作者比我當時的起點高得多,社會的氛圍也好得多,我相信他們必定能輕松地超越我們這一代人的。 3.您的書法作品,書風奇崛,筆力雄強,從中充分體現出了您的傳統功力之深厚。結合當前書壇創作,特別是青年人爭功近利的現狀,能談幾點您個人的觀點嗎?——談當前社會現象 我們上海的徐正濂先生曾經寫道:名利如果不以損害社會利益為條件,則未嘗不可以算一種正當的動力。(《詩屑與印屑》,大象出版社)我基本同意這樣的觀點,但是這可以有幾點補充。1、是不要太著急。我們學習書法應該有效率,但講到功利,就不僅僅是字寫好了就水到渠成的,那是一種綜合因素的集成,學養、品德、資歷、背景、環境、書法以外的能力,還有機遇,也許都不可少。你慢慢德在各方面修身養性,耐得寂寞,它應該回來的,當然有大功利也可能是小功利。你非常急躁,希望一步登天,光看到某某書協主席字還沒有你寫得好,就心理不平衡,這種心態用老話說,叫“欲速則不達”。而且你千方百計地去爭功奪利,很可能就犯了忌諱——損害社會利益了,那更不能成功。2、雖然功利不僅僅是書法水平的因素,但你的書法如果真寫到出類拔萃,力壓群雄,我覺得在今天的環境和條件下,應該也是有功利來的。我們現在是個開放的社會,沒有誰有那么大的能耐,可以壓制、可以埋沒當代的“懷素”、“張旭”、“米南宮”。問題是我們有些作者功夫還不到,只能說是一般的好,那就不要太急躁,以沉住氣更有利些。3、應該看到,急功近利不僅僅是書法界的現象,更不是書法界表現得最突出,整個社會都表現得比較浮躁,書法界只是“末”,不是“本”。因此這個問題是需要綜合治理的,需要政府有關方面、思想界、學術界、教育界共同研究探討的。對我來說,顯然是問題太重大了,回答不了。 4.很多人甚至包括一些專家學者亦認為女性不適合練書法,在學院本科錄取中,雖然照顧到了性別差異,但依然比例懸殊。作為女性書家能達到您這樣的境界更可謂少之又少,不論在歷史上還是當前,女性書家所占的比例確實太少,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這種現象的——談學書法的性別差異問題 您所說的認為女性不合適練書法的“專家學者”是誰,我好象沒聽說過。又不是少林拳、一指禪,有什么女性不適合的?但你說女性書法家少則是事實。我覺得這和女性車除了同男性一樣承擔社會責任外,要更多地承擔家庭責任有關。書法是非常耗時間、花工夫的藝術。由數據證明,在青少年階段,學書法的女孩子比男孩子還多,成績比男孩子更好,而到成年以后,她們是為家庭犧牲的。所以我們在社會特別是男性階層,應該給女性書法家更多的關心、支持和器重。我因為單身,沒有家庭責任,所以你要是認為我有點成績,那也不足稱道。那些又有家庭又有書法成就的作者比如林岫、宋慧瑩、胡秋萍、孫曉云、張改琴,比如我們上海的李靜、田文蕙、胡衛平等等,才更值得欽佩。中國畢竟還沒有改變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所以能以藝術開辟局面的女書法家是不容易的,“蘭亭獎”創作一等獎應該有個女性作者的比例。 5.“晉京展”首先作為一種形式體現出來,其背后支持這種形式的深層次思考是什么?是否可視為是為上海書法獨立性的又一新表現?——談上海書法的個性特征 “晉京展”首先只是一種書協的活動。所謂生命在于活動,協會也如此,希望不要先給她套上過于沉重的社會責任?!八伎肌笔怯械?,但未必“深”到什么“層次”。1、上海書法界作為一個整體,還沒有到首都辦過展覽?,F在,會員有這樣的愿望,經濟上有這樣的條件,領導層又非常支持,辦展覽的時機可以說相對成熟。2、經常聽到說,上海目前的書法和上海的城市地位不相稱。我們覺得,和兄弟省市相比,上海的書法工作的不好是事實,但整體水平可能還不象某些展覽反映出來的數據那么“慘”。我們希望有一個平臺,能比較客觀、真實、全面的亮一亮家底。此次將把一些老祖宗的東西也拿出來,不僅僅是為了展覽更豐滿,也是為了有時間跨度地、動態地展示上海書法。有對比、有時間性、有發展脈絡地看上海目前的書法,也許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問題:上海書法有沒有繼承性?有沒有創造性?不同時代的創作觀念有否不同?這種不同是合理的還是偏頗了?總之,展覽更有看頭,更能引起思考,也就能為上海書法做出更準確地判斷。3、希望通過展覽,將上海的作者特別是中青年作者“推出去”這里有兩層意思,一是希望將上海有成就的中青年作者介紹出去。上海作者好象相對“青澀”,不大會自我推薦,則書協應該為真正有水平的作者叫賣;二是推動上海的中青年作者出去交流,首先是到首都學習。上海是移民城市,多少年來就是人家進來,我們不出去。在現在的情況下,這已經妨礙了上海書法的發展,妨礙了上海書法融入全國書壇,當然也妨礙了人家對我們的了解。所以,我們要借此機會,推動上海書法作者出去交流。屆時,我們會組織一個書法代表團去北京,開展一些取經,交流活動。四,在可能的情況下,我們準備申請承辦一次全國書法展,我們將進京展作為一次隊伍的鍛煉,已積累一些搞活動的經驗。 6.上海書協在中國書協的指導之下開展工作,那么上海書協是如何保持自身的獨立性的,與中國書協是否存在著某些不一致性?——談上海書協與中國書協的包容性 這個問題可不能誘導我犯錯誤。雖然書協和政府各級機關不一樣,但在這一點上不例外,我們沒有和中國書協的不一致性。這是很明確很肯定的。中國書協是我們地方書協的業務領導和工作指導機關,如果對中國書協的工作有意見,我們可以提出,但毫無必要保持什么“不一致性”。提法不妥。至于獨立開展活動,我想各地書協都是一樣的,上海書協不特殊。如果中國書協有重要活動,上海書協作為地方組織,當然積極參與,積極配合。此次中國書協“蘭亭獎”,我們開了多次創作動員會議,并且要獎勵獲獎作者5000元至20000元。上海書協非常贊同張海主席提出的“構建和諧、繁榮、發展、有為的當代書壇”的設想,愿意在中國書協領導下,為實現這個目標努力工作。 7.您如何評價當前的上海書壇,上海書壇目前的創作高度和理論高度在全國范圍內是怎樣的一個水平?——對上海書壇自身的評價 這是比較難回答的問題,處在我的地位更不好回答,你能夠理解。以我個人的看法,上海目前的實際書法創作能力和理解水平還是有一定高度的,和一些比較先進的省市相比,上海只是沒有形之于系統的成果而已,力量其實并不薄弱。作為書法家、篆刻家、理論家個人來說,上海有不少出類拔萃的人物,開風氣,領潮流,即便以全國來衡量,人才優勢也可以說居于前列。但是我們缺乏一個好的舞臺,可以讓他們充分馳騁?;蛘咭部梢哉f是,關系到書法篆刻以及理論,上海的舞臺太大、太多,而書協的“戲份”太輕,不是“主角”又不在舞臺正中,你只看到書協這一角,覺得冷清了些,但如果包括了博物館、出版社、畫院、學校等等所有書法、篆刻、理論研究的相關方面,你說上海的水平在哪一個位置呢?書協缺乏足夠的凝聚力,將上海的專業人才團結在書協的旗幟下,我首先有責任。我缺乏領導的才干和個人的魅力。易中天《品三國》很熱火,我也讀了,很欽佩曹操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但我們是沒法學的,不必說沒那個本事,而且也沒那個權利,我們能用誰便用誰,不用誰便不用嗎?我只能努力的提醒自己,不做袁紹,不排擠、不壓制人才。 總起來說,上海如果能夠上下左右形成一股合力,那么書法篆刻以及理論研究,發展的潛力是很大的,振興也是完全可期的。這當然不能僅僅依靠書協的力量。好在上?,F在上上下下的認識比較統一,這方面的工作正在開始,晉京展也可以說便是這個系統工作的一部分,便是上海一種合力的表現。到展覽開幕的時候,相信會給大家一個新的認識。 8.上海人自認為的上海書法與外界對上海書壇的認識是否基本一致?——從內外對比中進一步凸顯上海書壇個性 上海人對上海書法的看法本身也不統一,我們也沒有必要定出一個統一的“上海意見”來,所以和“外界看法是否一致”無從說起。但問題提出的本身很有意思,顯然你是認為不一致的。那么為什么會不一致,究竟是上海作者過于自信還是我們和外界交流、溝通不夠。推動對話,加強交流正是本次晉京展的目的之一。只有充分的對話交流,才能使外界,包括使上海人自己,對上海書法有更清醒、更客觀、更全面、更具體的認識。而在對話交流的工作上,我們感謝貴報的支持,并希望在展覽的前后,繼續給我們鼎力相助。 9.當前的海派書法與上世紀三十、四十年代相比,有哪些發展或變化?——談書法本體的變異 一地的書法不可能孤立存在,在現在傳媒這么發達的情況下,更甚如此。所以當前海派書法和三四十年代的不同,其實大體上也就是當前中國書法和三四十年代的差異。這些我們不談了。如果說二者之間略有不同的話,那就是海派書法繼承了前輩的特點,作者的獨立性也比較強,各寫各的,互相之間的影響比較少。這個特點也有其兩面性,不足之處是難以吸收別人的優點,某一種“技術優勢”不能推廣,各人摸索一套,僅不會比較艱難。而長處則是不易形成雷同,開一個展覽會,不大會有“審美疲勞”。各人摸索一套,如果都能成功,那上海書法就不得了了。問題是缺乏借鑒,成功的概率太低。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怎么揚其長避其短,我們都要認真思考。 10.本次“晉京展”對上海書壇的未來發展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談“晉京展”的歷史意義 我上面已經談過,我們努力把晉京展做好,但先不要讓展覽背上太沉重的這回責任,不要自詡什么“歷史意義”。我們有過不少前車之鑒,都曾經說過“必將產生”什么樣的重大影響和歷史意義,不知現在記得的有幾何?所以至少我個人不談什么“歷史意義”,歷史意義是要讓歷史來說話的。我只希望我們能認真、細致、負責的把展覽的工作做到最好。至于會對未來上海書壇的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也是不可預測的。我只能說希望產生怎樣的影響:1、讓上海書法融入中國書法的大格局中去,讓上海的中青年書法作者到全國的大舞臺上去場戲;2、樹立作品至上的評價標準,以書法水平的高低來衡量作者的價值;3、以此為契機,持之以恒地激發起作者比較高的創作熱情;4、爭取在較短的時期內,讓上海書法上一臺階。 11、“晉京展”之后的下一項重要工作是什么?下一步,上海書協如何自主性地開展工作——談上海書協的長期發展規劃 我們這幾年所做的一切,包括這次“晉京展”都是為了提升上海書壇的整體實力,重新塑造上海書寫的輝煌。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必須要有充足的后備力量。這就需要我們具備一種戰略眼光,為培養人才并營造讓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氛圍而作出長期不懈的努力。我希望這個認識能夠成為我們今后工作的核心目標。 12.全國的書法愛好者都非常關心您的身體健康,能介紹一個您現在的生活狀況嗎?——談個人的生活狀況 多少年來,我的身體一直沒有心態好。主要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糾纏,近些年有趨于嚴重的現象,比較痛苦。前年,去年兩條腿先后換了人工關節,情況好一些,謝謝關心。蘇東坡說:“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蔽页绨萏K東坡,但是沒有辦法,取了很多“非吾之所有”的東西,連關節都不是原生的。別人給了我很多,社會給了我很多,人生走過了大半,應該多想想如何回報了,這是我現在主要的心態。換了人工關節后,有時候還能出去走走。前些時我到過云南,夠遠的。想想我們一些前輩比如陸儼少等等,有健全的身體,也只能“臥游”作想象,我非常知足了。字當然還是寫的,并且我也很希望能寫得好一些,但是要突破自己很難。不是技術上的問題,主要是審美觀念上的問題,人很難改變自己的審美定勢。所以有時候年齡越大越頑固,不易改變。我聽到一些批評某某老書法家的話,能比較冷靜看待,一是理解別人,尊重別人的審美觀點、藝術選擇;二是警惕自己,不要僵化。 最后祝周主席身體健康,生活愉快。再次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 來源:書法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