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畫是詩書畫印的綜合藝術。蘇軾評價王維的畫作是“畫中有詩”。詩歌的最高境界是意境,國畫亦然。張長志的山水畫《五臺山晨曦》,雄渾蒼茫,詩韻流淌,猶如一首優美的詩篇。 ...
中國畫是詩書畫印的綜合藝術。蘇軾評價王維的畫作是“畫中有詩”。詩歌的最高境界是意境,國畫亦然。張長志的山水畫《五臺山晨曦》,雄渾蒼茫,詩韻流淌,猶如一首優美的詩篇。讀其作品,猶如走進了一個墨韻淋漓、氣象萬千的世界,那灑脫、雄勁、意境深遠的畫面呈現的自然山川之美,不知不覺把人帶入了一個想看、想居、想游的人間仙境,那古樹、流水、云煙,使人忘卻了喧囂都市的一切煩惱。 畫面分為幾個層次。畫的最下端為第一個層次。山頂上,兩棵松樹主干斑駁,松葉葳蕤。樹下,泉水淙淙,奔向山下。以淡墨畫松干,以焦墨畫松葉。再往上為第二個層次,主要畫了一個拄著拐杖的老者,一個手持樂器的童子,立于崖頭,眺望遠方。全用線條勾勒,寥寥幾筆,人物形象躍然紙上。由此向上為第三個層次。畫面巧用布白,云霧飄渺,濃淡枯潤筆墨間,兼用皴、擦、勾、點、染諸技法,巧妙地畫出了山巖的紋理,云霧的層次,山石的質感和陰陽向背的對比關系,且在峰頂上點綴點點金色,起到了以少勝多的效果,給人留下想象的空間。畫的最上端為第四個層次,畫面上既有山峰如黛,又有雪峰皚皚,朦朦朧朧,深邃悠遠。最后,在畫的右上角題詩一首:“天臺山峰升,華頂當寒空。有時半不見,崔巍在霧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整個畫面主次分明,層次分明,大量運用留白,云蒸霧繞,畫中有詩,詩中有畫。作品越過畫面,把人的思緒帶向了更為遙遠的遐想空間。畫家以獨特的審美意識,體驗把握山水的特質,化物象為情思,化心象為意境,洋溢濃郁的詩情,別具新意地表現了大自然生命的原生之美、博大之美、樸茂之美、雄奇之美、崇高之美和天籟之美,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心靈的震撼,藝術上達到了高遠、深遠、平遠的效果,使雄偉峻峭的險峰,老干虬枝的勁松,浩翰似海的煙云的韻律淋漓盡致地揮灑出來,給人以驚喜,讓人看到了祖國山河的風采和作者氣勢磅礴的內心世界。(張長志,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入室弟子,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美協創作中心畫家) 本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網編刪除 |